检索条件 任意字段= 共 33 条记录 选择条件:著者=丁立梅著 ×
排序:
本书讲述了:20世纪初,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暴发、土耳其民族主义的兴起,伊斯坦布尔成为各色人等聚集的地方,这些人包括试图争夺奥斯曼帝国遗产的各帝国的间谍,白俄难民,非裔亚美尼亚艺人,希腊移民女歌手,列夫·托洛茨基,海明威,当然还有凯末尔。而这些人都不同程度地与佩拉宫——这座伊斯坦布尔闻名遐迩的大酒店有关联。查尔斯·金通过描述这些或有名或无名的人物在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的命运起伏,向读者展示了伊斯坦布尔在20世纪的历史变迁,讲述了这座名城所经历的现代化革新的实验。
本书通过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厘清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形成、发展和高涨的演变过程,以及与此过程相适应的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过程,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提供历史的借鉴。
本书以日本国学者贺茂真渊、本居宣长、平田笃胤、大国隆正等的自他认识为对象,考察日本式“华夷论”的特点,探索中国传统华夷思想在日本的异化过程。
本书发掘中国宋代与欧洲近世史之间许多平行的史事,认为中国北宋开始出现文艺复兴现象,这一过程比西洋早了三个世纪。而在高度发达的交换经济与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下,新生的宋代平民文化中出现了民族主义搏动的先兆。
本书从泰戈尔的众多游记作品中撷选精品,让读者体味泰戈尔以诗的语言状物抒情、营构意象魅力的同时,也随着他漫游的足迹,去领略亚欧各国文化遗产的瑰丽和自然风光的旖旎。 书稿内容分为四辑:旅欧书札、俄国书简、日本纪行、中国讲谈。包括:开启欧洲之旅、初到英国、英式舞会、伦敦的雨、在下议院旁听、旅英孟加拉人、英国女人、坦布里奇韦尔斯、海滨小镇、K先生一家、踏上俄国的土地、在异国想起我的祖国等。
本书作者伊莎贝尔·威尔克森采访了数千人,同时查询大量档案资料,写出了二十世纪最被低估的历史——1915年到1970年,六百万非洲裔美国人从美国南方迁徙到其他地方的故事。这次大迁徙对非洲裔美国人和美国的意义不亚于南北战争中林肯解放黑奴,这次大迁徙重新塑造了美国的面貌,当今美国的诸多社会和种族问题,都可以从这次大迁徙中找到根源。除了宏观历史描述,伊莎贝尔·威尔克森还选取了几个代表人物,用新闻记者特有细致笔触描写了他们的人生如何被这次大迁徙改变,他们面对种种生活的艰难和种族主义的敌意,顽强追寻新的生活希望。
本书系作者中国近代史方面的学术随笔集,通过民族主义、革命、复辟、新文化、五四运动、读经争论、私塾改良等话题来讨论20世纪的中国。
本书从自由角度探索民族主义积极道德价值,作者试图融合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种原本对立的思想意识形态,主张一种与极权和权威的民族主义等极端形式相区别的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