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彼得·德鲁克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原作名: Effective executive
译者: 许是祥
出版年: 2009-9
页数: 167
定价: 30.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11280712
成为有效管理者的方法
转自豆瓣读书 作者:黛茜的雏菊
每次看书的时候,我有一个习惯,就是看书的出版时间,对比我自己的思想离作者思想的时间差。我读这本书是1985年11月1日出版的,我还没出生,中国市场经济估计也就刚刚起步。通过看前言和第一章,我就决定把这本书要好好读一遍。
从彼得•德鲁克到彼得•F•杜拉拉克,不管是企业需要管理,公共卫生部门需要管理,政府部分需要管理,个人也需要进行管理。这里管理指“卓有成效的管理”。面对信息爆炸,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卓有成效的管理将成为21世纪“社会人”的必修技能。
简单来说,在不考虑外界因素下,如果说企业效率是个人效率相加之和,那企业优先考虑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在同样的时间下,完成的工作量大并且卓有成效。
那如何才能做到卓有成效呢?
这本书第一章第一段就给我当头棒喝。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已经听的不爱听了。“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和知识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有才华的人往往办事最无效!他们没有认识到内在能力只有通过艰苦和系统的工作,才能具有有效性。“于此相反,每个组织都有一些埋头实干,他们的工作很有成效,很多聪明的人把忙碌当做‘创造力’,而实干者在别人忙碌不堪的时却像龟兔赛跑一样,一个脚印,一个脚印的前进,并首先到达了目的地。”
而对与知识工作者的有效性的检验同体力劳动者的不同。
管理者可能因为注重内部的管理和忽略了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一个市场分析人员可能因为研究细枝末节的数据问题而忽视了其本身知识和远见所带来的效益。
人在知识面前是无能的,运筹学开始问世的时候,其中解决运筹问题的药方是掌握62左右的门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而当时开发经理人项目中的任何一门项目都可能让这个人干上一辈子。怎么才能达到有效?在这么多关于有效性标准的问题上,到底什么事有效?怎么才能达到有效?有效性是否可以培养。
答案是Yes。同彼得•德鲁克一样,有效性是可以学习的,且不受性格的影响,不管你是羞怯内敛型,古怪偏执型,外向大方型,小家碧玉型…你都可以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如果性格,知识还有智慧,天赋都不是成为有效管理者的因素,那什么才是呢?
习惯,有效性是后天养成的习惯,是反复实践的结果,就好像乘法口诀表。“6*6=36”的条件反射,直到根深蒂固。
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5种思想习惯:
1. 知道把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因为自己掌握的时间有限,利用有限的时间系统的工作;
2. 注重外部作用,注重结果而不是工作本身;
3. 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面,上级优势,下级优势,形势优势,个人优势,团队优势;
4. 集中较少的领域,坚持重点优先的原则;
5. 做出有效的决策,建立在系统之上,是战略而不是战术。
具体的操作还有其他大六部分组成:
1. 掌握你的时间
2. 我能贡献什么
3. 发挥人之所长
4. 需要的事情先做
5. 决策的诸多要素
6. 有效的决策
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这本书的道理都非常浅显,但每一项都需要我们读很多的资料,做很多的学习,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养成习惯。
大师的东西,有的时候不用写的很晦涩,但是他仍然是大师,如何将晦涩的知识正确是传授出去,也是一门技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转载文章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