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柴静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国
        出版年: 2013-1-1
        页数: 424
        定价: 39.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9529322

柴静《看见》读后感:一个任性的作家,一个良知的记者

转自百家号 作者:梁萍说一说


        有人说,读一本书,就是在跟作者对话。我想,的确是这样的。不过,我读的这本书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人写的——既是记者又是作家。她叫柴静,是一个在读这本书之前并不知晓的央视记者。但我深信,我是在跟作家柴静对话,而不是记者柴静对话——作家不同于记者,作家可以站在自己的世界里没病呻吟,也可以躲在一个角落里跟一群人斗争,所以,我喜欢作家柴静。


        我喜欢她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她的文章都是真实的。我曾经在读《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时候,想看看她是否真的前赴第一线去采访,看看文中的那些细节描写是否真实。搜出来的影像已经不清晰了,但仍可看到与她书中的描写是几乎丝毫不差的。因此,我被感动,因为真实,我看见了。    

        我喜欢她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她好玩。是的,她是七零后,被一个正在上高中一年级的人说“好玩”未免有点太不可思议了,毕竟还是有代沟的!“好玩”的确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层次,但当我读到《不要问我为何如此眷恋》的时候,的确被她和老郝,老范比纯牛奶还纯的友情打动了。她曾经这么说老郝:“她纯洁,心里没有这个“我”字,一滴透明的心,只对事坚持。而我说道理时,往往却是‘应该’如何,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理,内心倨傲,只有判断,没有对别人的感受。”好像只有她们在一起的时候柴静才不会瞪着大眼坐得笔直翘着二郎腿一副记者样。所以,我也挺感谢这两个人的。另一方面,我觉得自己的朋友也很像柴静朋友对她一样,就像柴静在文中说的那样:“他们对我,像丝绸柔软地包着小拳头,它在意想不到的温柔里,不好意思地笑起来了,生锈的指节在嘎吱声里欲张欲合,还是慢慢地有些松开了。”都说当今社会没有纯洁的友谊,我想很多人看后,又会觉得现实很美好了吧!


        最感动我的,是那篇《无能的力量》。其实我读的时候,是觉得卢安克是有点变态的,“心想他为什么要抛弃城市来到这么一个地方呀!”后来才渐渐明白,对,他是奇怪,可他不变态,他单纯的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世界,没有强迫别人做什么。在这一章我做了很多笔记,摘抄了很多话,印象最深的是节目里制片主任的一句话:“这个人不需要为他抒情,他的行为就是他的力量。”卢安克说:“脑子里没有障碍才是自由。”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自由下定义,这个定义的影响要远远小于马克思和一些教材里面的定义,但我还是喜欢这句话,脑子里没有障碍,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呀!最后,卢安克走了,离开了小村庄,离开了中国。我想,这是一个必然的事情,他终究还是会走,但是,他好像又没有离开我们,就如柴静所说:“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不停止,我们就不会告别卢安克。”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文章,都是很让人感动的,或者是很具有震撼力的,比如《事实就是如此》,华南虎的事情,在当时谁都有权利去质疑,但谁也没胆量去揭露,直到几年前,真的有人去揭露了,才有人在文章中写下:“一个了解事物原由的人,才是幸福的。”她在关注,就像她在采访虐猫视频的主人公,在采访同性恋者,采访杀死丈夫的妻子,采访吸毒的人……她在诉说,她说“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她说“将来有一天你爱上一个人,她也爱上你,从她看你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就是真正的洁白。”


  这本书里,有很多让我感动的话语,我都摘下来私自藏着,印象中最深的一句话,是陈虻说给柴静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或许这句话插在这里略显突兀,就当这是心血来潮的胡言乱语吧。我不是记者,也不是作家,但我清楚地知道,纵使她已经身在央视,但她还是有不足。有人说,柴静是一个任性的记者。这是我所不关心的,因为我关心的,是一个作家,是作家柴静,至少,我没有从书中读出她的任性。或者说,她的任性,在作家面前,是那么微不足道。  


        转载文章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