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投资者会在股价飞涨之前卖掉股票呢?


同样是这些投资者,为什么会紧握着已经下跌了很长时间的股票不撒手?

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多花钱也要用信用卡购物?

这些问题无处不在,令人困惑,但都可以在行为经济学中找到它们的答案。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们在花钱时理智、自利,但近几十年兴起的行为经济学、决策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花钱时并非想象中那般理性、聪慧。相反地,很多非理性的心理因素,极大影响了人们的选择,导致常常做出愚蠢的决定。股票套牢却还要继续持有;信用卡刷到爆也不愿花费储蓄账户的一分一毛;常年关注财经新闻反而收益更少;房子迟迟卖不出好价钱只能看其愈加贬值……这些令人沮丧的现象背后,都存在着阻碍财富增值的陷阱。


1602466707872626.jpg

为什么聪明人理财也会犯傻?

原因很简单。人在花钱时,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心理陷阱。

1
心理记账


如果出现以下迹象,说明你可能已经养成心里记账的习惯了:

· 自认为不是一个乱花钱的人,却难以存住钱。
· 银行里有存款,信用卡却会循环产生逾期欠款。
· 使用信用卡而非现金时,似乎花销更大。
· 多数养老金储蓄的投资是固定收益的或保守的。

住手吧!不要有拿着借来的钱随意挥霍的爽快感!

你要想象一个没有那张卡片的世界,你要在投资或购物之前加以斟酌考虑,你要设想所有的收入都是劳动所得......

2
损失厌恶和沉没成本谬误

如果这样做,你可能就是损失厌恶和沉没成本谬误的受害者:

· 根据已经花了多少钱而做出重要的开支决定。
· 你通常更喜欢股票,而不是债券。
· 你常常更乐意卖掉赚钱的投资,持有赔钱的投资。
· 股价下跌时,你反而更急于将股票出手,退出股市。

很多人可能不想相应缩减自己积极参与的投资组合。毕竟,它带来了乐趣。但损失厌恶和沉没成本谬误对买卖股票或债券的决定影响很大。

你要控制你可能造成的损失,你要检验你对赔钱的承受力,你要将投资变得多样化......

《增值陷阱》这本书将为你解析真正智慧的花钱艺术。书中主要针对美国经济形势及政策,结合行为经济学、决策心理学的权威实验案例,找出人们行为、心理上的误区,帮助规避无处不在的花钱陷阱。

升级修订版中,作者还增补了多条更契合社会现状的建议,助你真正学会如何理性、聪明地花钱,让财富增值更加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