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需要勤奋。
孜孜不倦地积跬步,经年累月,终以至千里。但书海无涯,人生有限,面对知识的汪洋,仅有勤奋,依然会迷失,因此我们必须有所取舍,我们需要系统的阅读、需要思考与实践,更需要灯塔和罗盘来寻找方向。
· 读书的困惑。
读什么书,怎样读书都是经营者、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经常会有的问题,他们希望通过阅读,解决企业与管理的难题。
源于读书尤其是读管理书的困扰,小编提前锁定了陈春花教授的这本《我读管理经典》。这是一本管理类图书最佳阅读地图,书中涵盖了20多本时间长度横跨百年的管理经典巨著。陈教授在书中尝试着用历史观、系统思考的角度来探索管理的本质,将自己阅读经典著作的感悟记录成册。
01
上篇 管理的本质:效率
回归这些管理经典时我们发现,管理的本质就是提高效率,本书上篇3章11本书,陈春花教授分别论及“劳动生产率”、“组织效率”、“人的效率”。
· 泰勒与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原理》
1911年,管理史上的里程碑之作——《科学管理原理》出版发行,标志着一个新的管理时代的到来。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观点是,管理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大程度的产出,也就是如何使生产率最大化。
原理有四条原则:
· 科学划分工作元素
· 员工选择、培训和开发
· 与员工经常沟通
· 管理者与员工应有平等的工作和责任范围
· 法约尔与组织效率最大化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发表,法约尔提出著名的“管理要素”,标志着一般理论的诞生。
法约尔最初提出的14条管理原则中的两个关键问题,构成了组织管理的基础,也就是影响组织效率的两个关键要素,即是专业化能力何等和等级制度。
· 巴纳德的意义和经理人员的意义
《经理人员的职能》
巴纳德毕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他将社会学概念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职能和工作过程,提出了一套组织的理论,建立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
巴纳德认为所有的组织都包含三个因素:合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沟通。他从系统的角度全面地分析了“组织”这一社会构成,本书也同样可分为三个主题:对组织的理论分析、对组织人员的管理、经理人员的职能。
结果评价是这些经典的管理研究成果价值贡献的核心特征,同时也是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
· 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一群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吗?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组织中的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想要成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要具备以下特征:
· 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
· 要事优先;
· 我可以贡献什么;
· 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 增进沟通,选择有效信息;
· 只做有效决策。
大师与经典就是灯塔与罗盘,大师之所以称为大师,就是因为他们的高瞻远瞩,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就是因为足够浓缩精华与规律。握紧这些经过时间考验的真知灼见,是我们征服知识海洋的唯一捷径。
我觉得看书一定要看这些经典,如果你不知道要看哪些,你就看陈教授给我们推荐的经典。读这本书有点像读目录一样,你先通过这本书了解有哪些管理的经典著作,你就知道自己应该去读哪一些书了。
德鲁克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性就是成就。”站在大师智慧的肩上的思考与实践,用经典迎接知识的洗礼,唯有经典不辜负。